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举人是个最重要的门槛。考上考不上,干系重大——说白了吧,考上就是富翁加处级干部,考不上就是穷人。
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秒杀现在任何考试,那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三年一考,一个省才录取几十个人,比考清华还难。
考试的程序是这样的——朝廷派两名大学问家改卷子,改完直接公布成绩,省里都不当家。
明朝中期,湖南省某次举人考试,朝廷派过来两个大学问家担任正副主考,负责改卷子。正主考叫冯翰林,副主考叫李翰林。
翰林是啥?相当于院士吧!
这冯翰林年纪大,处事善良,相信善有善报;而李翰林年轻,对善恶有报的说法,嗤之以鼻。
副主考李翰林,就准备捉弄一下主考冯翰林。
一份奇异试卷,丢了就有声音
一份试卷,百般思索,丢下就有奇异现象
改卷子的时候,这主考冯翰林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认真阅卷——能考上的,他都把卷子放在桌面上;凡是考不上的,他都把试卷丢在桌子下。
可是,有一个叫王春福的考生,让这冯翰林作了大难了。
从这份试卷来看,你说能考上吧,的确太勉强;你说考不上吧,丢了又有点可惜——按现在话说,这考生的卷子在59分到61分之间,你说他及格吧,够呛;你说他不及格吧,又有点冤枉。
冯翰林想起朝廷托付的重任,思索再三,决定本着严字当头的录取原则——把这王春福的卷子给扔下去,判他个不及格。
这时候,怪事发生了——正当冯翰林把卷子扔到桌子下的同时,突然听到一声清脆响亮的“当!”声,仿佛是敲锣的声音。
冯翰林震惊了:“难不成是我判的卷子有误,上天警告我?”他慌忙又把卷子拾起来,继续思索。
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王春福录取举人有些勉强,就横下心来,又一次把卷子扔在了桌子下。
怪事儿又来了,又一声清脆的“当”声响起。
冯翰林再次拾起试卷,仔细思量,他第三次决定扔下卷子的时候,那个清脆的“当”声再次响起!
连续出了三次“当”声,冯翰林彻底相信啦——“这是上天让我录取他当上举人的意思。”于是果断的把王春福录取为最后一名举人。
出了门之后,这冯翰林就想了:“这个王春福究竟做过什么好事,连老天爷都给他说情?”
没成想,冯翰林三次拾起卷子的做法,让副主考李翰林笑掉了大牙。
这个考生,究竟何德何能?
李翰林笑谈“当”声起源,冯翰林更觉怪异
冯翰林录取完出了门,李翰林就迎上去大笑不止。并且说:“以后,您甭再说什么您铁面无私啦,这王春福,您录取的可够勉强的!”
冯翰林大惊:“唯独这一个考生,我在可与不可之间,最终选择了可!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翰林笑呵呵的拿出一个铜锣,并且“当当当”的敲了起来。他说:“这王春福,是我让您录取的。我知道您迷信因果报应,所以就在后屋瞅着您——每当您把卷子扔下桌子之后,我就敲一声锣,您就吓得赶紧拾起来了。以后甭再相信那有的没的了,那都是虚幻之说,没有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