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柏邦尼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让人不禁毛骨悚然。
10月18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发布公告称,前一天的下午,园内发生一起动物意外伤人事件,园区工作人员在猛兽区实施作业时,遭受熊的袭击,不幸死亡。
如今逝者已逝,人们在缅怀饲养员的同时,对于熊的后续处置问题,也是争论不休。
有人提议放生,有人觉得该继续饲养,而有人则笃定的认为,“应该立即枪毙”。
可想而知,提出“把熊枪毙”的人,被喷惨了。
“熊吃人是动物本能,凭什么用人类的规矩制裁?”
“是那个饲养员自己不小心好吧,怎么能怪熊?”
“熊有多珍贵知道么?说枪毙就枪毙?”
呵呵,典型的“圣母心”。
是,熊的命是很金贵,那人命就不是吗?难道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类,兢兢业业却意外死亡,不该得到公平的对待?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动物“杀人”凭什么就能被宽恕呢?
这些“圣母”,看似爱护动物,尊重生命,实则区别对待,冷血无情。
归根结底,它们愿意放那只熊一马,还不是因为饲养员不是自己的亲人。所以站着说话的时候,完全不会感到腰疼。
我同意把熊枪毙还有一个原因——
猛兽在吃完人后,会“食髓知味”,也就是贪恋上吃人的滋味。
别以为我在信口。历史上有个真实的食人熊事件,那就是日本的“三毛鳖(pí)事件”。是棕熊的意思。
悲剧发生在1915年北海道一个名叫“三毛别”的村庄。12月9日,一只身高足足有2.7米的棕熊,突然闯入村民太田的家中,先后咬死太田的孩子和妻子,并拖着尸体回到了山林之中。
第二天晚上,棕熊再度跑到村庄里作乱。一位叫明景的村民早有准备,他在屋子里点着了火盆,以为能吓退棕熊。结果此举激怒了棕熊,它一爪打翻了火盆,随后大开杀戒。明景一家三口全部葬于熊口。
日本政府收到消息后,当即派出一支捕熊小队,和村民合力绞杀了棕熊。
村民们闻讯后纷纷赶来。他们剖开巨熊的肚子,看到遇害村民的残肢,愤怒不已,一致同意将其分食。这张照片便是当时拍下的。
种种数据表明,熊类被称为“捕食届的王者”,不是浪得虚名的。
它们的嗅觉极佳,是猎犬的7倍。爆发力更是无人能及,一掌下去,壮如老虎都会当场毙命。
至于奔跑的速度,可千万别被其笨重的身体给欺骗了。毫不夸张的说,400米的距离,加速中的棕熊8秒就能跑完,完爆人类顶尖运动员。
更可怕的,还是它们的高智商。
它知道火对自己有威胁,所以第一反应是解决这个威胁点。一旦危险解除了,手无寸铁的人类就没什么值得畏惧的了。
据三毛别幸存的村民回忆,这只巨熊的肆虐前后,村里一匹被绑着的马都没有遇害。
为什么?
因为熊品尝过人类的“美味”之后,再也看不上其他的食物了。
回到这次的野生动物园吃人事件,虽然发生的地点不同,但有个共同点是毋庸置疑的——
野兽就是野兽,就算它被关在笼子里圈养,就算被人类投喂驯化,它的本性依旧是野兽。
熊会听懂人类的语言吗?不会。希望它在食人后“改过自新”,实在可笑荒诞。而继续圈养更是不可能的,没有饲养员会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至于“放虎归山”......假如日后它成为新的“三毛别”,敢问上海野生动物园承担的起后果么?
枪毙当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已经是权衡利弊后最不坏的方案了。
“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这是胡林翼送给曾国藩的一副对联。当时后者被迫成为战争要臣,一度十分苦恼。在收到对联后,他幡然醒悟,并以此作为一生的座右铭。
也许,这就是对此次恶意事件最好的注解。
其实,抛开这些争议点,有一个问题是绕不开的——上海野生动物园在这次悲剧中,到底是否存在管理上的失误?
一位当过饲养员的网友说,该园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施工点和动物为什么没隔离开?一般来说,动物园会执行猛兽与人分离的制度。打个比方,要打扫老虎的笼子,必须先把老虎赶到其他的笼子里关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让猛兽跟饲养员尽量不要接触。
第二,饲养员为什么会在无安全保护措施下接触猛兽?这到底是个人的意识问题,还是动物园的管理问题?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上海野生动物园第一次“摊上事”了。之前它推出的“30元可与幼虎”合影的福利,就被网友骂的狗血喷头。
幼虎再小也是猛兽,如果真的发起飙来,真的后果不堪设想!
而上海野生动物园养死五只大熊猫的丑闻,当年也是传得沸沸扬扬的。篇幅所限,就不展开了,你们可以自行百度。
无论如何,请上海野生动物园尽早给逝者的家属,给社会一个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