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7日)上午11:30,2022年全国高考的首场语文考试结束,全国甲、乙卷,全国新高考Ⅰ、Ⅱ卷,以及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的语文作文试题均已颁布 。《红楼梦》、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资料 入题。
其中最引起网友讨论的是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大不雅 园试才题对额”的考题,冲上微博热搜的除了“高考作文”还有“高考作文 红楼梦”“全国甲卷 难”。澎湃新闻记者也第一时间联系了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请他们评析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认为《红楼梦》“大不雅 园试才题对额”这题出得异常 有意思,“它从中国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红楼梦》傍边 汲取资料 ,通过众人对于题名词语的斟酌选用,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意蕴。对于匾额名称的选用也是对中国语言的锤炼 、琢磨和体味。”
他告诉 澎湃新闻记者,要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对于《红楼梦》、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要有相当的古汉语素养。“此外,匾额题名并没有给出一个唯一正确的谜底 ,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选择,不合 的题名产生 不合 的艺术效果,它可以启发学生的多面性的开放思维,从各个角度来考察事物,就像苏东坡诗歌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合 ’。”
“《红楼梦》这题真的挺难的,它涉及到中国美学、中国文化,对考生要求对照高。”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生向澎湃新闻记者直言今年这几套高考作文题都挺难,“但其他几题的‘难’并不在于内容,而在于许多 紧扣时事,留给学生施展 的余地不是很大。换句话说,考题的内涵和外延基本是规定 好的,对照容易导致作文趋同。趋同也会增加阅卷老师的评分难度,因为对照难以区分考生的语文修养、生活认知、想象力,也难以看出个性。”
相对而言,他认为今年天津卷的题目对照好,这道题目里只有一条简短的资料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 。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景致 。”
“这条资料 很短,但它给考生提供了和现实生活直接联系关系 的意象。我们说‘烟火气’可大可小,小可以是小家,可以是一家人的幸福安全,大可以是人人 ,可以是国度 的和乐美满。考生既可以从小处切入,也可以从大处着眼;另一方面,这个题目和我们每小我 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烟火气所代表的‘祥和、安泰’又是需要我们每小我 一起去斗争 和维护的,如此,考题不会脱离考生的生活场景,考生可以入乎生活其内,出乎生活其外。这样的题目留给考生的余地和空间对照大,并且 我们一看会觉得,它没有一个标准 谜底 在等着你答复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剖析 道,以全国甲乙卷为例,高考作文题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源自文学作品,一类源自热点时事。两类题目各有特点,也都体现出命题组高超 而用心的设计。像源自热点时事的题目,看起来是从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其实设计这种题目难度很大。怎么避免针对热点时事的模式化思维,避免考生依照 固有的套路来写作,是一个老大难 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全国甲卷的题目是一次值得勉励 的测验考试 。如果说语文乃至于作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修养乃至于在深刻认识人性基础上的创造 性思维的话,需要学生从从古到今 伟大的文学作品出发 。第一流的语文尖子,一定是读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出来的,没有什么捷径。并且 对于文学作品,不克不及 是泛泛的理解,我小我 在教学中很否决 任何‘故事梗概’,尤其否决 网络上流行的几分钟速读某作品。对于文学作品务必建立在细读的基础之上,文学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深意存焉。”
黄平表示 ,这次全国甲卷对《红楼梦》考得很细,具体到第十七回《大不雅 园试才题对额》的一段。“我看到一些网友觉得很难,可能许多 朋友不习惯细读。这道作文题隐含着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理解,写得好,前提是读得懂。在此基础上,也勉励 学生的创造 性、发散性思维,题目的设计是对照开放的。我们知道高考命题带有风向标的意味,我小我 乐见学生更多地沉浸在经典作品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