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被侵害的恐惧,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
千言万语,都指向了一个结果:你对自己的安全不上心,你对身边人缺乏警惕。
一个不完美的受害人,她要面对的流言蜚语和歧视,比犯了罪的加害人还要多。
去年5月,云南一名初中生小梦,在宿舍里生下了孩子。
在小梦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同学的父亲蔡某时不时会开着面包车,来村里载孩子去上学。
一次,达到学校时,同行的同学都下车了,蔡某以小梦的行李较多,想要多送她一段路为理由,把小梦留在车里。
一个十多岁的留守小学生,面对一个40多岁的成年男人,其力量差距之大,完全把小梦唬住了。
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生病的爷爷,小梦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种种因素叠加,都在不知不觉中浇灌着犯罪的果实。
因为这件事,当地人的闲言碎语像利刃一样传来,明明是受害者,小梦却还遭到了不少人身攻击。
为了躲避这些攻击,小梦的家人计划让她改名换姓,去别的地方生活。
从被侵害到被迫搬家,没有罪的小梦,偏偏承担了更多的“罪”。
一个女性遭遇侵害,生下孩子,她的贞洁便被玷污了,她的“价值”也不复存在。
她变“脏”了,被“毁”了,“名声”没了,“面子”丢了。
被侵害不是她的错,但丢了贞操就是她的错,而且是天大的错。
这种流传千年的贞操观念,正在把本属于加害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转移到受害者身上,并一步一步,一刀一刀地杀死她。
而这些思想,这些流言,这些目光,也会转化为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持续性地击垮她。
到最后,施暴者的罪行被淡化,受害者的“罪行”被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