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神经元作为大脑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如何调控腺苷释放从而影响睡眠质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近日,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与北京大学合作,利用新型遗传编码的腺苷探针,发现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对于睡眠压力的积累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成果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目前,主流理论认为腺苷参与了睡眠稳态的调节,腺苷的积累会导致“困意”的产生。抑制腺苷信号通路可导致睡眠稳态的异常,比如咖啡因就可以通过阻断腺苷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促进清醒的效果。
小鼠实验监测显示,腺苷浓度在睡眠觉醒周期中存在显著变化,在清醒时较高,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时较低,在快速眼动睡眠时达到最高。研究发现,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动是腺苷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损毁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可导致腺苷浓度显著降低,小鼠睡眠压力显著减小,清醒时间增加。该成果揭示了睡眠稳态调控的神经机制,为探索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