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黄昏之后,所以结婚的“婚”也写作“昏”,规定在日头落下才可行礼,含有“阳往阴来”的意思。古书中对“婚姻”这样解释:“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女人在黄昏结婚后,就会改变自己的姓氏。
迎娶的确切时间是日落之后的“三商”,一商约十五分钟,所以“三商”后是娶妻的最佳时刻。昔日不论贫富,很少有人在夏天结婚,一般都选择秋后与初冬。因为那时天气渐凉,进入农闲时期,而且收获丰富,人们有了招待客人的食品,同时被邀请人也有了空闲出席。
结婚有“六礼”
周朝《礼记·昏义》规定了结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后世的婚礼以此为基础,又融合了催妆、送妆、铺房、杂俗等礼仪。
纳采——男方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向女家纳“采择之礼”。按古代行规,媒人有两样必备工具,一是斧,源自《诗经》中“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强调媒人的重要;二是秤,讲究门当户对。
标签:人生(1)结婚(2)皇帝(2)伺候(1)洞房(1)皇后(1)古代(6)可谓(3)怎样(10)中的(10)
问名——媒人到女方家询问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当时的民谣总结男女方的生肖禁忌:“子鼠见羊万年愁,不叫白马见青牛,虎见巳蛇如刀割,兔子见龙不长久,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
奠雁——贯穿整个结婚礼仪的重要环节,男方除纳征(下聘)外,其他仪式都要让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才可进行。因为雁是候鸟,配偶固定,所以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
纳吉——男方问名、合过八字以后,将占卜后得出的婚姻吉时告知女方,并将自己准备的婚礼送到女方家中,则表示订婚成功,当然,这也相当于人们口中所说的下婚书。
纳征/纳币——就是送聘礼。南宋《梦梁录·嫁娶》里记载:“上户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中户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三十匹。下户银三两,彩缎三表里,杂用绢一十五匹。”
亲迎——新郎一早亲自骑马带着迎亲队伍至女方家中,拜谢过父母与亲朋好友,迎娶新娘上马车,新娘所乘的车由女方家中准备,在嫁进男方家中三日后,再归还,俗称“返马”。
标签:人生(1)结婚(2)皇帝(2)伺候(1)洞房(1)皇后(1)古代(6)可谓(3)怎样(10)中的(10)
洞房花烛需“却扇”
新娘由新郎接进家门,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行三拜之礼。宴后,新郎入室,亲手摘下新娘的缨饰,婚礼完成,但入洞房还有需要注意的礼仪。
首先是“却扇”,新娘在礼成之前要一直用扇遮脸,后演变成红盖头,而男方也要做一首“却扇诗”。因为古代都是包办婚姻,新郎、新娘在却扇之前可能都没见过面,所以要是却扇之后,发现是钟无艳再世,新郎也只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