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6 20: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随风 |
有两件事讲的是如何定心的问题。
一是日本著名记载片大家小川绅介在他的一篇文章内里曾经谈到他对米的情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米总以为寥寂,当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把钟表啦衣服啦拿去典当的时候,是很难熬的。倒不是说有了米就能活下去,而是有了米,不知道怎么搞的,就以为很定心。”
另一个就是台湾证严法师说过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果农,辛苦地种了一大片果树,太太天天将孩子放在家里,让母亲照顾,本身随着先生照顾果园。晚上回家,太太必然要孩子回到她身边。如果孩子还依偎着奶奶,她就会把孩子拉过来,责备孩子过分依赖。太太经常在孩子眼前,对母亲很没规矩。老母亲心里很惆怅,媳妇不在时,都是她在照顾孙子,为什么媳妇一返来,孙子就不能待在她身边,也不能吃她筹备的食物?儿子看在眼里,惆怅在心里。有时会提醒太太:“你应该对妈妈好一点。”太太就回应:“孩子就像我们种的果实一样,我们种得那么辛苦,就是但愿它功效啊!结了果实,我们要珍惜它,爱它。”这话更让先生感想无奈。
有一天,先生把果园的果树全都连根砍断。过了几天,树上的叶子和果实开始枯萎,掉了下来。太太着急地对先生说:“怎么办?你看看,果实都掉下来了。”先生就对她说:“你没看到吗?根断了。”
“为什么根会断呢?”
“是我把它砍断的。”
太太不敢相信:“你这傻瓜,怎么可以把根砍断呢?”先生却义正辞严地说:“对啊!树要照顾它的根,人也一样要顾基础。我是怙恃生的,妈妈辛辛苦苦供养我,你不能和我一起孝顺妈妈,便是断了根一样,如何结出好果实?”
没有根,又如何定心呢?
有一位修行者,天天都忙着处理惩罚许多工作,但办事的立场始终如一。周围的人问他何故可以或许如此,他答复:“我站着的时候就专注地站着,行走时则专注行走,坐下今后就会专注坐定,进食时也会专注进食。”“各人都一样啊!”提问者当即辩驳。他又答:“差池,列位坐着时老是急着站起来,站着的时候又急着要走,走着的时候心已经飞到目标地去了。”这个故事也画龙点睛了如何定心的问题。
在古代中国,没有体验过精力上的安全和专注是不受恭顺的,因为你的心还没有安下来,怎么能受到恭顺呢?而那些安下心来的人多半选择最简朴的糊口,或山中或村子,或云中,或松下,他们的所需也极为稀少:几把茅草,数株茶树,一块瓜田。他们的一生也许只留下一两句话,一首诗,或是一个药方,他们多半与时代脱节,却与山水云霞常在,中国汗青从来没有忽略他们,一显一隐,中国汗青人物的劳绩向理由这两面的气力形成。
白居易是既显又隐,那就是外以儒行作其身,中以佛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这是他定心的方法。
苏东坡同样是既显又隐,在生前,他已是“帝王师”的身份,无论在朝与外任,无论做官与遭贬,皆葆有一分“尧舜之泽,唯己之泽”,这是他定心的方法。他的另一种定心方法就是:“渊明形神似我。”“我即渊明,渊明即我。”
在本日,这两人的定心方法像是完全不行能的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