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1 23:14 来源:未知 作者:qingtian |
吃完晚饭,二姐正在厨房收拾碗筷,她时不时地扭头瞧一眼坐在客厅沙发上的母亲。也许是坐久了,李老太太想站起来活动一下,可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她生气地朝厨房看了一眼。二姐拉开橱柜门,刚要把洗好的碗放进去,突然看见母亲的样子,手一滑,“啪”的一声,一摞碗掉在了地上。她赶忙跑到母亲身边,急忙问道:“妈,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哪不舒服啊”。母亲用力地推开她的手,说:“是盼着我早死吧,看你这毛手毛脚的样儿,还傻愣着干什么!快把拐杖递给我”。二姐赶紧拿过拐杖,扶着母亲站了起来,搀着她走了几步才放开了手。
第二天一大早,二姐打扫完房间,母亲也起床了,她把母亲的被子叠好,便和颜悦色的问道:“妈,您想吃点什么,我好给您做去”。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李老太太得情绪好了很多,她想了半天才说:“我想吃挂面,不用炝锅,要清汤的,再放点香菜、葱花,再点几滴香油。哦......别忘了加点老陈醋”。
二姐答应着进了厨房,一会的功夫。一碗散发着葱香、面香、芝麻油香的挂面汤就做好了。李老太太挑起几根面条放到嘴里,点了点头说:“嗯...是这个味儿”。
这碗挂面汤不仅满足了李老太太的胃口,也唤醒了她遥远的记忆。
李老太太叫朱艳芳,一九六一年到西大梁村插队,认识了当时任村民兵连长的李建国。李建国长得高大英俊,对人体贴入微。没两年的功夫,就和城里来的小芳相爱了。
西大梁村离县城四十多公里,村里全是山坡地,粮食产量低,社员们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朱艳芳她们青年点全都是年轻人,每年分的粮食早早的就吃完了,知青们经常饥一顿饱一顿,那会儿小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碗白面条。
那会儿李建国经常到城里开会,攒下了十几斤粮票。一次去县城开完会,想着给小芳买点好吃的,当他来到一家粮油店时,看到有人正在排队,一问才知道,是粮店进了一批议价挂面。李建国毫不犹豫的将手中的粮票跟一位大嫂换了一块五毛钱,学着别人的样子排队买了六包挂面。回到家里,他将四包给了母亲,另外两包送给了小芳。
为了避免被人发现,李建国借着值夜班的机会,把小芳约到大队部。
他们在屋里支起锅灶,李建国还从家里偷了点芝麻油和一小包盐,香芝麻油用链霉素药瓶装着,他不敢多倒,怕被母亲发现。家里换的二两芝麻油通常要吃一年的,每次吃芝麻油都是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母亲才会用筷子蘸一点放进大锅里。
锅里的水沸腾了,橘红色的火苗映红了两张清瘦的脸。小芳从纸包里拿出一小绺挂面条,刚要下锅又犹豫了起来,接着又抽回了几根才放进锅里。建国看在眼里,默默地低下了头。
小芳望着锅里翻动的面条说:“我妈煮挂面可香了。她都是先葱、姜炝锅,用酱油烹一下,临出锅的时候还放点香菜、葱末,再点几滴香油,哦......对了,还加点陈醋,那味道就别提多好吃了”。
李建国猛地站起身,说了一句:“你等一会儿”小芳急忙问道,你干什么去,没等她说完,李建国就没影了,
小芳正坐在炉火前发愣,不远处传来一阵狗叫。又过了一会儿,李建国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笑嘻嘻的将一把香菜使劲地扭成了几段扔进了锅里。小芳刚要阻拦,李建国就嘿嘿的笑着说:“刚才我在河里洗了”
后来两个人结婚了,后来还有了孩子,再后来小芳带着孩子回了县城。几年后,李建国也来到了城里,因为没有户口,他只能干些体力活儿。
起初两个人过得还算可以,随着商品大潮不断袭来,尤其是看到别人出双入对进影院、逛公园,羡慕不已。后悔当初自己太幼稚,莽然撞进了这个农村汉子的怀里。每当李建国满身汗臭地回到家,她就气不打一处来。李建国看着一儿三女只有隐忍,刚过六十五岁就去世了。
想起丈夫,李老太太的表情立刻回到了“城里”,她喝了一口面汤,却不经意间就呛到了,她不停地咳嗽着,脸也憋的通红。二姐听见母亲咳嗽赶忙跑了过来,又是抹前胸,又是捶后背,折腾了好半天才缓上这口气来,她指着剩下的半碗面汤吼道:“谁让你放这么多盐,是想齁死我呀。跟你爸爸一样,天生就是乡下人的命”
“我叫你用白水煮,谁让你放酱油了,还敢跟我犟嘴,我看你是不想干了。咱们丑话说前头,我可不是白用你,你大哥和你大姐每月可给你两千块钱呢,要不是看你们家穷,我才不用你伺候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