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过微表情看到对方真实的内心情绪,这样就可以把握交流的主动权。
知乎上有个问题:哪件事让你觉得自己和Ta不能走到最后?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无非是一句句话堆起来的失望,你却后知后觉。
另一半帮忙洗碗时,把水溅出来了,她便没好气地叫嚷:“你长点眼行不行!”
对他看的篮球赛不感兴趣,每次就很不耐烦:“看看看,一群人把球丢进框里,不知有什么好看的!”
闹矛盾时,“分手吧”、“别过了”等气话更是成了口头禅。
久而久之,两个人越来越疏远,感情也消磨殆尽,以分道扬镳收场。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曾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确实常常引发彼此的痛苦。”
想想自己在吵架时说过的那些话,也许你会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用语言伤人的家暴者。
确实,一段亲密关系走向危机,往往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而是败给了几句有意无意的恶语。
在与别人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把注意力放在说话的内容上,并认为这是沟通的核心和关键。事实上,谈话的内容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当两个人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除了谈话的内容,我们还在不经意间传递着其他一些信息,心理学家把这种与语言无关的途径所传递的信息称之为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们说话时的语速、语调、音色、音量的大小,还有我们交流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姿态、身体距离等等。
比如当别人和我们说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先判断对方的话是否可信。
而判断的依据,一方面来自于对方讲话的内容,比如逻辑是否合理严谨,另一方面,对方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同样一句话,如果对方在表达的时候语气很坚定,神情自若,一副很自信的样子,那么我们会很容易相信。
相反,如果对方说话的音量很小,眼神飘忽不定,语气很犹豫,我们就会心生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