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该返程的返程、该上班的上班,一切看似恢复平静的背后,总有一些留存心底的阴影在某个瞬间霸占着你的心
朋友小胡,上班的第一天看起来无精打采,说起孩子春节回家过年还习不习惯的问题时,小胡一脸认真地告诉我: “这个春节回一次家,经历了连坐式孝顺后,我决定再也不逼女儿走亲戚了”
刚开始我还不知道何为“连坐式孝顺”,听完小胡的往事经历,这才慢慢明白了
什么是“连坐式孝顺”?小胡的故事就比较典型小胡的故事要回到1996年 那一年,结婚没几年,小胡就离婚了,一个人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回到娘家住着 而旧时社会也不比现在,想要找个好一点的高薪资工作基本上很难 尤其是像小胡这样离了婚、带着孩子,又没有房的单亲妈妈,日子是过得非常辛苦的 在做单亲妈妈那些年,小胡最大的感恩就是帮忙带孩子的母亲了 最初在一家饭店做服务员,一天13个小时,一个月300元工资(每个月全部上交) 可有哪个妈妈不希望给自己孩子更好的工作呢
在朋友的介绍下,小胡到福建的服装厂学做衣服,熬夜加班加点地辛苦工作,就为了可以早一点买房 直到经历了15个年头的努力打拼,小胡终于凭着不懈努力买了新房 新房新人生,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可小胡母亲是一个打肿脸充胖子的性格 新房还没有捂热,六姨妈(是表姨)的孩子结婚,因为没有新房怕委屈女方,小胡就在她母亲的提议下,把新房借给表姨的孩子作为婚房用几天 结一场婚,原本整洁温馨的家成为了无处下脚凌乱不堪,那次光是打扫卫生就忙活了2、3天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买完新房的那几年,小胡本就囊中羞涩,母亲还总是让其送礼赶人情,有好几次送完礼、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是谁 对此,小胡还跟母亲起了争执
小胡认为,平时没有人情往来关系的陌生人不用特意去打听着送礼 母亲却认为,某某亲戚的孩子都去了,你要不是,显得我没有把你教育好 因为xx亲戚的儿女做了某些事情,所以作为亲戚的母亲要求自己的子女也是如此 这就是“连坐式孝顺” 而所谓的“连坐式孝顺”,也就是连带着大姑八大姨,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也要一起孝顺
“连坐式孝顺”在一定程度上或是一种压力生活在“连坐式孝顺”下的小胡,她告诉我,盲目跟风的孝顺就是一种压力 这次春节就是这样,小胡前脚刚到家还没有来得及喝口水,她母亲就要求必须去看望三姨 大概从小经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小胡女儿说什么也不愿意“走亲戚”,可碍于母亲的感受,小胡硬是带着女儿买了一大堆礼品 可比较尴尬的是,到了家里三姨并不开心,有些板着脸地说“怎么突然就来了,我可没时间招待你们”
看到身边的女儿还不忘挖苦说“都那么大了,怎么还不带个男朋友回来,都快成老姑娘了” 这句话,让小胡那27岁的女儿当场红了脸… 而看着难受到极点的女儿,小胡也没想多停留,简单地说几句话后就准备回家 可是,刚出门没5分钟小胡发现手机忘拿了,于是特意返回去取 不曾想,就是因为这件事她听到了一件特别伤心的事 原来,三姨在小胡母女刚出门就跟邻居吐槽说:“我这姐姐呀,她就是女儿混得好了,故意上门来炫耀的” 这件事在小胡看来是特别难受,甚至不值得的
本来回家过年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小胡女儿也是带着满脸笑容回的家,因为三姨不合时宜的一句话,女儿回到家好几天抑郁地连个笑容都没有 也就是那一次,长时间经历“连坐式孝顺”伤害的小胡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盲目的连坐式孝顺根本就是一种伤害 所以,她决定以后再也不逼女儿走亲戚,更不会让女儿重蹈她经历过的伤害
“连坐式孝顺”让子女很反感,不是没有原因的有个叫素素的朋友还说过,她公婆就是属于典型的“连坐式孝顺”风格 刚怀孕两个月时,丈夫驱车一千多公里回家看望素素 一共请了一星期的假,其中有4天时间被婆婆叫去当司机,然后就是各种走亲戚和送礼 最后,丈夫回家住5天,也只是陪着素素吃了2顿饭 素素的婆婆一共有5个兄弟姐妹,2个妹妹、2个弟弟、还有1个大姐 因为大姐是远嫁,再加上父母去世得早,所以婆婆对2个弟弟和2个妹妹特别上心
听素素说,自从她嫁进来,每年过节都要带上丰厚的礼品去探望这些亲戚,还包括亲戚的亲戚 如果别人在酒店请着吃了一顿饭,那么至少要请2顿,并且选酒店的规格还不能低于对方的档次 这件事让素素夫妻感到压力很大,也特别反感,甚至还因此留下了不喜欢“走亲戚”的心理阴影 “连坐式孝顺”之所以让子女容易反感,在我看来,很多都是赶鸭子上架地“不熟装熟” 举个例子,长期在外上学、或打工的子女回到家,因为长期不接触也有着比较陌生的情怀,甚至有些亲戚见了面是熟悉叫不出称呼
记得小时候就因为把一个亲戚喊错了,结果被对方拿出去说了一年,那次给我留下了很重的心理阴影 从那以后,和亲戚见面时除了比较熟的人会打招呼,不怎么熟悉的怕引起称呼尴尬,只是简单地礼貌微笑一下 后来,也因为这件事经常被吐槽说“见面不知道喊人,没礼貌” 有那么一瞬间,我总是会质疑“走亲戚”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花花钱、攀比谁混的好,那大可不必,也会无形中破坏走亲戚的真正意义与美好
什么才是真正的“走亲戚”?这些不健康的联络请不了带给孩子真正的走亲戚,联络的是感情,体现的是感恩 我们常说“孩子就是父母成长里的一面镜子”,所照射的也是父母本来的样子 所以,子女将来孝不孝顺父母,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父母前期的态度 从孩子的成长体验、与心理层面来说,小朋友的世界会显得比较单纯 有一个4岁女孩乐乐,假期跟着妈妈回到姥姥家住一段时间,刚走进门就被5、6个老人稀罕地围着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阵势的乐乐,当时就被吓哭了,提前说好的喊“外公、外婆”也被就此堵住了 当时那个场面可以说是特别尴尬,老人热情似火、孩子满是惊恐,有些心思比较敏感的老人兴许还觉得是爸爸妈妈未把孩子教好 其实,孩子不愿意、或者害怕与人打招呼,并不是他们没有礼貌、也不是爸爸妈妈没有教好 若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去分析社交就不难理解了 乐乐因为平时上学,和外公外婆团聚的时光不多,那么初次见面肯定是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当彼此的情感联络变得越来越好时,见面打招呼、感情深厚自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真正的“走亲戚”其实就是在熟悉中建立更好的感情 想要让孩子真正感受走亲戚的美好、拒绝“连坐式孝顺”,有些不健康的“情感联络”,建议家长就不要带给孩子了
比如: ?不介绍亲戚关系、人物称呼,就直接强迫孩子喊人 ?当着亲戚面揭短,让孩子感到自己羞于出现在人前 ?亲戚表扬孩子时别过度谦虚,自信是孩子善于表达的底气 ?当着亲戚面最好不要谈成绩,敏感话题会让孩子产生压迫感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限可能,亲戚之间的情感联络也是如此,不注重沟通方式、情感联络,再深厚的感情也会因为隔阂而疏远、甚至冷漠 所以,“走亲戚”从某种意义上还是孩子教育里的一节社交课,记得在孩子走亲戚的那些日子里只言好话、少言恶语 除此之外,美好的亲戚之情并不是逢年过节你买些东西、我还些水礼,平时多联系才是真正的感情牵连
那么,关于带孩子走亲戚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