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结构里,孩子自然而然会成为所有人的焦点。
想想,小时候,奶奶追着到处喂饭,爷爷偷偷塞给零钱,爸爸妈妈带着出游的情况,大抵成了一代人的回忆。
这让孩子得到了很多爱与温暖的同时,也给啃老造了一张舒适的温床。
河北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长李茂先生就曾直言:
“421 的家庭结构里,独一无二的孩子从小就享受了更多特权,也使得‘啃’与‘被啃’的双方,都觉得似乎理所当然。
很多老人是只要自己有能力,就愿意为子女多做一些事情,甚至表现出一种溺爱。
老人的这种心甘情愿,变相助长了责任与义务走向错位。”
于是乎,啃老的现象便悄然滋生。
第二个,是目下环境使然。
我们深知,当下很多人的啃老都带着极大的无奈与辛酸。
不低的房价,繁忙的工作,大量的支出。
以我的好友华子为例。
华子毕业5年,在广州工作,有固定的女友。
去年在广州增城买了一套80平的房子,首付近60万,而他当时的月薪堪堪7500一个月。
“如果没有爸妈帮助,我怎么可能付得起首付?一个月7500去了房租水电,还有各项支出,能剩多少?”
靠着这一点存款想要付首付买房子,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他马上就要三十而立,很快就要面临结婚、成家的问题。
上班在市区,居住在郊区,往返地铁就是两个多小时,女友是一名教师,也有公职,很忙碌。
到时候小孩上学、接送,帮带,如果不靠父母,又能靠谁?
所以目下环境也是一个造成啃老现象的客观原因。
很多东西,皆出有因,都带着几分无奈与酸楚,并不是轻易就能够改变。
俗话说得好,孩子无论什么时候,终归是父母手心里的宝。
亲情,是一切亲密关系、社会关系的基础。
可一旦失了控,错了位,没了度,便会衍生出来各种悲剧。
那么面对啃老,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在这里,我们总结出了5条建议,供您参考——
1. 首先身为父母的我们,心态要摆正。
孩子只是借着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终有一天他要独自前行,终有一日他要振翅高飞。
永远的宠溺与包办是不切实际、并且有害的;
2. 自己的孩子尽量自己来带,避免隔辈的过分溺爱,带来负面影响;(当然实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除外)
3. 自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力、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命运终归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克服惰性,明白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来负责;
4. 始终保持着足够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
因为很多时候,“啃老”总会伪装成其他面目存在,比如“想多陪陪父母”、“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大环境好一点”之类的。
需防微杜渐,等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出手不迟;
5. 最后,是要明确,身为父母的我们有拒绝被啃老的权利——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父母不再负担抚养义务。
如果父母自愿向成年子女提供物质帮助,这是父母自愿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
如果父母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向成年子女提供物质帮助,子女强行“啃老”,就侵害了父母的权利,父母有权拒绝。”
如今,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我国有65%以上的城市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甚至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或全部生活费。
只想说,爱,并没有错。
但就像《战国策》里说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还是那句话,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惟有理顺了,调和了。
孩子才能茁壮成长,父母方可安然老去。
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