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爱情影视作品也分成各种各样的种类了。
什么霸总文学、娇妻文学、替身文学……分门别类,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入坑。
其中,救赎文学是很多人都分外喜欢的。
顾名思义,救赎文学说的是关系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本来是处在人生低谷,或者活得一直不开心,夸张一点的一直身处“地狱”,不见天日。
而另一半的出现仿佛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光和希望,阴郁的人变开朗了,痛苦的人变开心了,浑浑噩噩、无目标、无价值感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了。
就拿近期的影视作品来说,大火的《梦华录》、《星汉灿烂》、《苍兰诀》,都可以算作救赎文学的一种。
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男主角都是由于女主角的存在,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虽说电视里讲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大家的喜好却暴露了我们现实社会的一些真实的困境。
由于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原生家庭的创伤,时不时感到emo或者生命无意义也是很常见的。
许多人或许都暗戳戳地有这种心思:希望生命中能出现像光一样的伴侣,救自己于水火,给自己苍白无趣的人生增添亮色,从此携手享受人生的精彩。
救赎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很能治愈我们千疮百孔的心,让我们对爱情的美好心存向往。
但影视作品往往是高度理性化和美化过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等待着一个人的出现能救赎自己,那恐怕不仅会失望,甚至可能让自己跌进更深的深渊。
01
身处低谷的自己,很可能看不清对方
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当自己深陷低谷,凡事都不顺利,心情压抑时,看自己哪哪都不顺眼。
还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否定自己,同时也很容易高看别人,觉得别人哪里都比自己强。
一个人很喜欢笑,每天都笑盈盈的,这或许只是他的性格特点之一。
但在低谷的人眼中,很可能联想到自己总是闷闷不乐,而对方阳光率真,像人间小太阳,继而将所有美好的词语安放到对方身上。
可这样就把对方真实的一面忽视了,而当自己有一天发现对方居然也会失落、郁闷时,则很可能会有失望的幻灭感。
一个人很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很温柔,这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优点。
而那些内心很多痛苦,童年没有被好好对待,经常受到攻击谩骂的人,则会将对方这种优点无限放大,在头脑中想象对方有多么温柔、善良。
等到有天发现对方居然也是有脾气的,也会发火,又会将失望转变为愤怒,认为对方欺骗了自己。
实际上,一个完整的人有快乐的时候,必然也有低落的瞬间,有这样的一面,就会有相反的特质。
而身处低谷,等待救赎的人,会选择性无视对方的缺点,放大对方的优点。
如果对方心存善意也还好,如果对方心存不轨,则极容易让人进入他所编织好的圈套。
这些年那么多杀猪盘,那么多充大款的反而骗了别人钱财的案例,正是告诉了我们识人不清是多么危险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看不清别人,也是因为看不清自己,过度妄自菲薄,将自己放在了太低的位置。
02
互相救赎发生的几率非常小
你在黑暗里暗无天日地活了多年,周围的一切:环境、同学、同事都是那么虚伪肮脏,忽然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你的世界,驱散了你生命的迷雾……
美好吗?很美好。可能吗?可能性真的不高。
一个人,往往会吸引到跟自己相同频率的人和事。
一个看事情偏激、悲观的人,他周围的世界也大多都是暗淡无光的。
如果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需要救赎,生活无趣,我们就会放大某些人的优点,觉得别人非常优秀。
而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觉得身边的人大多没什么意思,根本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
你会发现身边的每个人都不怎么可爱,都让人心烦,自己待着哪也不去反而更自在。
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转,指望某个人能救自己的愿望在影视剧里很容易实现,但现实生活中遇见的概率都很小,更别提能和对方在一起了。
吴磊、赵露思的爆款剧《星汉灿烂》就是双向救赎的典型。
剧中赵露思所饰演的程少商,做了多年留守儿童,一直没有得到母爱的滋养,性格乖张,有仇必报。
后来遇见了三个男人,这三个人虽然性格各异,但都不是渣男,且有地位有家世。
如若其中一个是不怀好意的,像程少商这种懵懂少女极容易上当,这部剧就是另一个走向了。
古偶剧当然会有许多巧合、偶遇,冥冥之中的缘分,而现实生活中这么抓马的故事就太少了。
将希望寄托于这种小概率的事件,结果只会越来越失望,憧憬的爱情也会迟迟无法到来。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