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3 17: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随风 |
绝大多半 人都不知道人体脾脏功能 有何用途!甚者连在身体哪个部位都不清楚,其实中医学认为,脾在五行之中属土,土相生水,所以脾有主运化水的功能 ,而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头”,因此,又称之为“后天之本”。
中医学认为,心火居中,肾阴聚下,脾居左轴,肝随脾升,胆随胃存,系统功能 便得以运转。正常运转就能水火既济。脾的两个作用,一个是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送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另一个就是运化水湿。如体内的“坏水”过盛、脾胃虚寒,水湿不化,时间一长即成脾湿,湿气淤积体内越来越多,便形成了湿毒。说的通俗点,五脏六腑的运行轨迹就像一个大圆圈,在这个圆圈里,脾胃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而转,一旦脾虚了,一切疾病皆可产生 。
脾胃虚弱,百病即生!从中医的角度说,脾病可波及其他各脏,脾气虚则五脏之气皆虚。所以我们所患的许多 病症,都有可能是脾虚所引起的,脾虚则运化功能 不克不及 正常运行,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俗话说“佛争一炉香、人活一口气”,中医学认为这道“气”来自于——脾胃!通俗而言,如果脾胃好,胃口便倍佳,那么生命就得以维持下去,一旦这小我 已经水米不进了,身体一定会垮。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养好脾胃,年龄一大各类 毛病就会都蹦出来。所以,30岁不养好脾胃,60岁遭殃,疾病丛生,必须 早发觉 ,早治疗!
如果发觉 这7个部位不正常,证明你脾胃已经虚了,需要健脾补胃了!
一小我 脾胃功能 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生命的盛衰,身体的羸弱
肌肉:肥胖or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到 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另外眼皮属于“肉轮”,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 ,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克不及 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睡眠: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往往还会涌现 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觉得 头蒙,睡眠质量差。许多 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克不及 收摄津液时,才会涌现 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肚子:腹胀、腹泻是脾胃不和
不少人在饭后经常会涌现 腹胀的情况,通常还会伴有食欲减退、不想吃饭、打嗝等症状。饭后肚子胀并且 会经常 腹泻,多半是胃肠虚弱。为了缓解饭后肚子胀,可以多按摩肚脐周围,加强胃肠道的蠕动。
舌苔:厚腻发黄、有齿印
早上起床,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边齿印对照明显,就是脾虚的表示 。
脸部:色斑加重、肌肤粗拙 暗黄
湿气重时,人体无法正常运化及代谢,废料 不被正常排出体外,外湿困阻脾胃和阳气,会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内湿脾胃虚弱又会加重湿气,而面部是血管最为密集的部位,当人体气血不足会凸显在脸色,面部会暗沉无华。自然就会涌现 黑色素沉积,加重色斑的形成,而湿气是脾胃的运化功差引起的,水湿在体内停滞会影响皮肤代谢,易导致肌肤干燥、瘙痒、粗拙 、长痘等。
口腔:口气臭是胃差脾虚
作息、饮食不纪律 的生活习惯,伤害到了脾经胃经正常的运行,当脾经和胃经走到下牙龈的部位时就会涌现 发炎的症状,引起牙龈肿痛,而口气是否新鲜是脾胃健康最直不雅 的信号。
脸颊:唇脸黄、唇无血色脾气不足
脸色欠安 是脾胃湿热的前兆。脾胃湿热的人会觉得口渴、尿少而黄、面目发黄。而脾胃欠好 的人嘴唇会发白、没有血色,容易爆皮、裂口子。 30岁不养好脾胃,60岁遭殃,牢记10个健脾养胃的小妙招:
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
▲花椒叶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吃点花椒叶。据《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叶有温中散寒、燥湿健脾、杀虫解毒的功能 ,花椒叶可凉拌、煮汤、炒菜、油炸等,最简单的吃法 当然照样 凉拌了,首先将花椒叶焯一下水,去味,然后再加入精盐、酱油、陈醋、姜末、小葱、辣椒等各类 调料调味,拌匀后装盘即可。(另外:花椒籽也可以泡脚)
▲穴位疗法
(一)温中健运法:
按揉腧穴:以右手劳宫穴分手 按住中脘、神阙(脐)、气海和关元穴,依次按揉各穴,每穴2分钟。
摩全腹:用一手手掌或两掌重叠,男性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性反之,以脐为中心,从左下腹开始,经关元穴与中脘穴,先按顺时针偏向 摩腹,3分钟;然后按逆时针偏向 摩腹,3分钟。
揉神阙:以一手内劳宫穴对神阙穴,按逆时针偏向 ,或顺逆参半 ,按揉神阙穴5分钟。
按揉足三里:以一手大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3分钟。
(二)培元益气法
摩小腹:先以一手掌面或两掌重叠,内、外劳宫穴相对,男性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性反之,以掌心对于脐和关元穴,依次分手 按揉两穴位,每穴2分钟;然后将手移于左下腹,以关元穴为中心,经曲骨穴与脐,先顺时针偏向 摩小腹部,3分钟,再逆时针偏向 摩小腹部,3分钟。
击腰骶:双手握拳,交替以拳背有节律地击腰骶部,40至60次。
揉震关元:以掌心对关元穴,先按顺时针偏向 揉关元穴36次;后按逆时针偏向 揉关元穴,36次;然后再以一定压力置于关元穴后上下震动,5分钟,注意弗成 憋气;最后轻轻按揉关元穴,1分钟。
(三)滋肾养阴法
滋肾养阴具有滋养肝肾,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的功能 。对失眠、多梦、头晕、目花、耳鸣、心悸、小便晦气 等症有防治作用,同时对降压有一定的效果。
扫桥弓:以手掌大鱼际着力,自上而下,从下颌角处沿胸锁乳突肌推压至锁骨内侧端。
升降法:同时点揉睛明穴与太阳穴,注意提按睛明穴与下按太阳穴一起做。
按百会:用右手中指指面按揉百会穴,1分钟,然后掌按百会穴(掌心对于百会穴.最好能同时配合轻微的震颤法),3分钟,或更长时间。
▲焦锅巴养脾补胃
焦锅巴对应人体脾胃。锅巴色黄入脾,能够厚肠胃,助消化,最大的利益 就是可以健脾、消食、止泻。如《本草纲目拾遗》中有锅巴“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的记载。据说,清代慈禧太后晚年由于过食荤腻,肠胃欠佳,常有“饮食半膳不香”“精神软倦”“大便待溏”“腹中作泻”等症,听说锅巴具有消食健胃的作用,这个“老佛爷”几乎无一日不食。她最喜欢的是粳米锅巴,有时干吃锅巴片,有时用锅巴配料做成菜,有时研末调服。御医还曾经拟过“粳米饭锅巴焙焦,研细末服用”的处方。即以焦锅巴为主药,辅以山楂、神曲、砂仁、鸡内金、莲子之类,谓“此方性味和平,无论男女老幼,中虚脾弱,肌肉消瘦,久患下利(腹泻),或大便不成形,俱可久服”。由此可证民间用锅巴治病有其依据。
▲糯米暖和脾胃
糯米又被称作“江米”,性质温和,味甘,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具有暖和脾胃、消除口舌干渴、改良 自汗、治疗便溏和腹泻等功能 。脾虚的人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一些粳米、糯米之类的食物。
▲三杯茶养脾胃
每天三杯。上午喝绿茶,下午喝乌龙茶,晚上喝普洱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较多的保存 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属于茶中之阳,上午喝绿茶在于使阳气上升,心神俱旺,并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使脾胃得以滋养,这是国医巨匠 路志正保养 脾胃秘诀。
▲醪糟补脾脏
醪糟,又叫酒酿、甜酒、酸酒,旧时叫“醴”,脾胃虚弱者,建议喝点醪糟鸡蛋汤,最好再加几颗红枣一起煮,放置温热喝一碗,对胃部不适有缓解作用,酸甜的口感也有开胃作用。天气渐冷,醪糟可以自己做。将糯米蒸熟,适量酒曲放入温水中,搅匀,在糯米饭中间挖个小坑倒进去,两天后甜甜的醪糟就可以食用了。
▲陈皮祛除脾胃虚寒
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陈皮粥,如取陈皮10克(鲜者加倍),大米100克。将陈皮择净,切丝,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或将陈皮研末,每回取3~5克,调入已沸的稀粥中,同煮为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适用于脾胃亏虚,脘腹胀满,肋胁疼疼。暖气频作,食欲不振,纳差食少等症状。
▲享米祛湿健脾
专家说,薏苡仁淡渗甘补,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健脾补中,最宜用于脾虚的腹泻、水肿、脚气浮肿等病症,而薏米又叫:薏苡仁、六谷子,中医又称为:享米。因为享代表旺盛,正好体现薏米有活血的作用!据李时珍《本草纳目》中记载,只有品质最好的薏米才可以被称为享米。
享米红豆粥,如取享米1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将红豆、糙米、享米洗净浸泡1小时,再和各3克的芡实与枸杞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文火炖3小时,可加冰糖,装盘即成。两日1次,连续一个月。适用于脾虚体质或脾胃虚弱、食纳不香、心烦失眠的人群食用。
▲三仁汤泡脚祛湿健脾
三仁汤,一方出自清朝的《温病条辨》,是祛湿剂中清热祛湿的方剂 ,有宜畅湿浊、治湿温初起、清热利湿的功能 ,杏仁6克(后下)、白蔻仁6克(后下)、生薏苡仁30克、法半夏3克、茯苓20克、白术6~9克、猪苓(泻脾肾之湿)6~9克、甘草6克。煎煮20~30分钟,标注后下的关火前5~10分钟放。滤出药汁,分2次,早晚放入温水泡20分钟脚。水不要过热,温水就行,刚好漫过脚背。体内有凉可加桂枝,体内有热可加竹叶。一般5、6副就可以了。也可以内服,内服一定要咨询中医,因为药量要增减!
▲四神汤健脾益气
四神汤是一道进补汤食,为中医健脾食方。四神汤由茯苓、淮山、莲子、芡实(或薏仁)等熬煮而成,汤水对人体具有养颜、清火、利尿等诸多益处,施展 出“无敌”的功能 ,四神之名当之无愧。
四神汤,即用淮山、莲子、芡实、茯苓一起煮制而成。淮山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功能 。莲子可养心神,益肾气,健脾胃,涩大肠。芡实能健脾益胃。茯苓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如卵磷脂、葡萄糖、茯苓酸、组氨酸等。四种食材一起熬煮可相互补益。
【结语】
如果是要补脾,我建议先看看肾,脾和肾要同补,才会有加倍 好的效果!
中医上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脾胃的健康才是人体健康的基本 。中医建议人人 ,30岁以后就要存眷 脾胃问题,这样能力 60岁也健步如飞,身轻如燕,无病无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