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惠州阴雨连绵,进入了每年一度的“回南天”时段。据悉,近几日阴雨天气仍将连续 。
这样的天气下,不少人感到 头昏脑胀、四肢酸软、无精打采,涌现 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一些有生活经验的人见状立即会判断,“这是湿气太重导致的”。
那么,“湿气重”到底是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在中医理论里,湿气又意味着什么?
《黄帝内经》中记载,“秋伤于湿,上逆为咳”,也就是说天气是导致身体湿气的原因,进而可能引发疾病。《中医内科学》一书中详细解释了情况 的“湿”如何进入人体并导致病症产生 ,“湿为重浊之邪,黏滞难化。若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汗出沾衣等均可使湿邪侵袭人体。湿属阴性,与风邪结合为风湿,与寒邪结合为寒湿,与热邪结合为湿热”,此外,饮食欠妥 也是人体“内湿”的起因,“嗜食膏粱厚味,或过事生冷瓜果,甜腻食物,或外湿入里,均可使脾气不运,湿浊内生。”
另外,有中医理论研究者认为,“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也就是说,湿病的病理机制是局部组织微循环代谢紊乱和炎症回声的始动阶段,湿病的产生 是机体能量代谢障碍在局部病变组织的表示 。
在中医的概念中,湿气实质 上属于阴邪,靠着它黏腻难缠的劲头,赖在脏腑经络上不走,导致气机升降无能,于是阳气就没法正常生发了。所以一般被湿邪困住的人,阳气都不太旺,会有脸色淡白,精力不济的现象。
湿气重有哪些表示 ?第一,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腹胀,身体浮肿;第二,身体发沉、发重,满身 无力;第三,皮肤上有湿疹,胃口欠好 ,嘴里发黏;第四,常觉得 疲倦,精力不集中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睡觉流口水,毛发粗拙 ,易脱落;第五,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第六,眼袋下垂,黑眼圈严重,肥胖,机能衰退。专家提醒,以上症状,如果涌现 了一二种,就要引起注意了,这说明体内有湿气。
据专家介绍,要祛除体内湿气,中医方面主要有两个办法 :一是食疗祛湿,通过饮食达到 健脾祛湿的目的,一个常见食疗方剂 是赤小豆薏仁茶;另一个办法 就是运动,通过大量 运动排汗的方法 祛除体内的湿气。(记者 廖钰娴)
|